土木工程学院
中山大学土木、水利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学科基础。1931 年中大开办土木工程学系,是当时中大最具社会影响与实际贡献的学科之一。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整合中山大学在土木、水利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而成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近50 人,包括国家工程院院士1 位,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1 位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 位,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 位,国家“青年千人”1 位,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2 位。已引进中山大学“百人计划”教授、副教授十余位。
学院现拥有广东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广东省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,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剑桥大学、澳大利亚工业研究院和西澳大学等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,与中铁隧道局、中铁建港航局、中交四航设计院、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、广东省水文局等行业龙头单位共建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,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学院拟建设地下交通设施、海绵城市、港口码头及岛礁工程等多个基础设施试验平台,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;逐步建立省级、国家级科研平台,打造优势学术方向,建立高水平科研队伍,支撑学科快速发展。
科研方向
一、岩土工程
● 特殊岩土体变形破坏机制
● 有机质软土的性质及本构
● 岩土试验装备与监控预警技术
● 岩土工程安全和风险评估
● 岩土工程大数据及多源信息融合
二、结构工程
● 结构力学
● 梁柱单元理论
● 钢混泥土组合结构
● 钢结构稳定性理论
三、水文与水资源
● 水资源系统分析与管理
● 水资源优化配置
●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
● 水资源高效利用
● 陆海界面水文过程监测与模拟
● 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
● 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智慧水利
● 水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
● 海绵城市中雨洪资源保蓄利用
● 复合水文气象极值事件与风险
● 变化环境下水文水资源系统响应
● 气象水文预报及其不确定性分析
● 农业生产和生态可持续性影响研究
● 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调度算法
● 气候变化下植被响应与生态需水
● 水-生态-经济协同机制及风险管理
四、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
● 洪涝旱灾害分析
● 洪涝旱灾害预报
● 工程安全保障智能平台
● 工程安全调控体系东莞